本刊记者 方婷 摄影 时会理
龚宇:爱奇艺CEO
生于1968年,曾创办焦点网,历任搜狐副总裁、首席运营官等。2010年百度投资成立视频网站爱奇艺,龚宇出任CEO。在他的带领下,爱奇艺经过视频网站行业版权清洗、巨头并购、烧钱卡位的历练,如今站稳行业前三。
《财经天下》周刊 = EW
龚宇 = GY
EW:你希望视频网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?
GY:视频娱乐的市场非常广阔,它可能大于院线电影,大于电视,大于舞台剧,会变成生活中最重要的娱乐方式。因为它确实太贴近用户了,各种终端都可以支持它。
EW:但大家都在抱怨视频网站越来越像电视台,广告越来越多。
GY: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无奈的循环,商业模式如此,我们为用户免费提供内容,用户回报网站的方式就是看广告,这个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办法。视频网站的广告跟电视广告比起来,能做的事情就是利用精准定位的技术,向用户推送有用处的广告。比如说对我一个40多岁的男人来说,20多岁女孩儿用的化妆品广告,在我面前永远不该出现。我们已经开发了类似的技术,比如一搜百映和绿镜。
EW:这类微创新是怎么产生的?
GY:创新过程是自下而上的,我们有创新奖励制度,每个月都会评奖,虽然不多,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,最重要的是构成一种氛围,不仅是工程师跟产品人员需要创新,全公司的任何一员都可以提出创新需求。另外还设有创新沟通机制,专门有一个小组来沟通反馈信息。大部分创新想法不会去实现,因为点子太多了,不可能都去试,但是我们坚信只有在大的基数上才可能产生优秀的创新。
EW:现在互联网圈除了谈创新,就是谈移动互联网的船票了,你觉得爱奇艺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算已经拿到了船票?
GY:从量化的程度上来说,市场占有率在50%就算绝对领先,拿到船票。但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很远,这是一条很长的路,移动终端的普及、用户行为习惯的改变需要好多年。大家刚拿到智能手机的时候,都是不停地往里装程序,比如地图App一装三四个,视频程序装三四个,到下一阶段就会开始做减法,那时候流量就会集中在少数几个产品上,我希望爱奇艺是其中一个。
EW:说到智能手机用户,现在主要的增长点是在新兴城市吗?如果是,你们在做相应的渠道下沉吗?
GY:对,据我所知,今年新增的智能手机里,只有一半用户是把原来的非智能手机换成智能手机,另一半只是换台智能机。那些刚开始用智能手机的用户主要在三四线城市,他们获取娱乐资源的能力更弱,更需要新型的娱乐方式,因此我非常看好这片新市场。但要在营销渠道上打进三四线城市困难重重,目前爱奇艺采取的方式主要是软件商店、手机厂商内置等。既然一半新手机都到了三四线城市,好,那我们在出厂前就把软件植入进去,自然能够到达三四线城市。爱奇艺还有其他竞争对手没有的优势——百度系的资源,比如91助手、安卓市场、百度手机助手等。这些应用平台能够覆盖到大部分安卓用户,在同体系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,互相推对方的产品,像滚雪球一样,越滚越大。如果单个企业想要达到几千万安装量,真的太难了。
EW:百度投资做过那么多公司,为什么爱奇艺能够发展得这么快?
GY:要想做好一个独立于主业之外的业务,这个团队一定是创业型的团队,有企业家精神的。企业家精神是什么?我现在自己也总结不出来,但我能说出几点来,比如说韧性,比如说对收入支出的平衡,对短期、中期、长期目标的平衡等,不是一句话能解释得清的。
EW:现在很多公司会选择类似的路径,由它们投资,找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当新业务创始人,LinkedIn进入中国就是这种模式,你对这些后来者有什么建议?
GY:我觉得这是非常高效、便捷的一种方式,风险小,起步速度快。但是从长期来讲会有很多挑战,比如说创业精神,或者说企业家精神在这种体制下是不是有天花板?可能到了一定程度,创始人跟总公司、投资者之间会有问题,毕竟公司的股权和控制权不在自己这儿,必然会有受限之处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的建议是心态要好,要成熟、平静。
EW:你管理公司主要用的是什么工具?
GY:我现在一天大概要发200封邮件,跟我直接汇报的人大概有八九个。邮件的好处是多媒体,可以贴图片、写文字,贴一段视频也行,能表达的信息量很大,方式也很多。还有重要的一点是,邮件是非实时的,大家可以自己安排时间处理,电话、微信对我来说是工作的辅助。
EW:在时间管理上有什么心得?
GY:我只能算是时间利用率特别高的人,不是一个可以把大小事分得特别好的人。
EW:每个公司可能都会强调自己的公司气质,就像搜狐视频的张朝阳强调的是娱乐基因,你觉得爱奇艺的公司气质是什么?
GY:我们属于技术型,这跟我的工程师背景有关。我们把爱奇艺工程师的比例定在整体的48%以上,一旦非工程师人数超过工程师的话,就会停止招人,工程师的职位是永远Open的,问题是招不到人。视频网站把用户吸引过来靠的是内容,把他们留下来主要靠的是用户体验。清晰、流畅、界面友好,这三点说起来容易,说了四年了,未来还可以说十年。但是做起来难,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,原来两小时卡三四次觉得很不错了,现在一小时卡一次就想砸机器。原来我们的高清是480P,现在大家看到720P都觉得不好,要看1080P的。解决这些问题的背后都得有技术支撑。
EW:为何从内容上看,视频网站的差别不是很大?
GY:我们要做综合性的媒体,不是做一个垂直或者单向的网站,我们的用户覆盖了绝大部分的中国网络视频用户,这些用户形成的是一个面,而不是一个点或者一条线,所以我们的内容就是要丰富。现阶段大家都别强调有特色,特色是在过程中形成的。现在视频市场处于非成熟阶段,如果追求特色一定会放弃大众,而放弃大众意味着我就不是综合视频的最大参与者了。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要尽可能覆盖更多的用户,所以特点就是大而全。当然跟电视台比较起来,我们的特点是更青春一些,年轻人更多一些。
EW:成熟的视频行业应该是什么样子?
GY:分两条线:第一条线是平台和终端,PC端、移动端和互联网电视都能平稳发展;第二条线,内容的种类和数量都应该相对平稳增长。现在电视剧的价格平稳了,综艺价格还在暴涨,明年说不准某一种分类还会暴涨。自制内容才起步,想达到成熟阶段乐观估计也得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。也许到2017年前后,整个行业可以开始平稳增长了。
EW:高价买版权的源头是什么?如何解决?
GY:说到推高综艺节目的价格,我们难逃罪责,毕竟当初也是花了1亿元打包买下湖南卫视的节目。但综艺节目的价格暴涨不会持续太久,也许还会再有一年,接下去是两极分化。高价买优秀内容会永远存在,而非优秀的内容,越来越多的情况是网站不会拿现金一次性购买,而是拿过来放在平台上,越多人看,就一定会获得越好的回报,说白了就是分账模式。互联网相对电视行业会更公平一些,用户决定了你的命运,而不是少数采购者、决策者来决定。
未来两三年里,除了烧钱买版权,视频网站的竞争核心会是三点:团队、资本,还有资源。资源很重要,就像古永锵自己也说了,现在优酷更多的是想找一个心理靠山,他的现金流也很多,实力也强,只是觉得没有输血的资源。
EW:除了外购版权,现在每家视频网站似乎都在探索自制内容。
GY:对,像我们就在跟马东工作室、刘春工作室一起做自制节目,还有一些其他的影视团队。马东是爱奇艺的首席内容官,那为什么要以独立工作室的方式合作?工作室最本质的不同是管理和资金方面,跟企业内部完全不一样,它的奖励制度是按照影视制作行业的制度走,而我们更像是互联网公司,用的是IT企业的奖励制度,如果我们强把人家的奖励制度掰成我们的,团队就会没积极性,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。另外,工作室在法律形式上就是一个独立的公司,它为自己的财务指标负全责,对支出、收入有更大的决策权,也会更有责任感。爱奇艺本质上是一个技术公司,而内容生产是媒体的事情,那就在体制外去做媒体的事。
EW:为什么目前网络自制剧大都比较粗糙?比如你们刚出品的《灵魂摆渡》。
GY:我们会投入更多的资金,渡》现在有3.7亿次的播放量,我记得2012年的时候,一部大价钱购买的电视台热播剧能过亿次,我们就整体欢呼了。这是自制内容的无限潜力,现在自制内容的流量在全网只占个位数,10%以下,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,大家看重的都是未来。
EW:自制剧能火的一大原因是能拍电视台不能播的一些东西,如果政策收紧怎么办?
GY:现在的好处是电视台的内容我们有,电视台不能有的内容我们也可以有,这是我们的竞争优势。当然,这种优势会逐渐缩小,但是我们的综合实力会逐渐增强,题材方面的优势没了,其他的优势会涨起来的。
EW:优势是指大数据内容制作?
GY:核心还是人去创作,但大数据是个竞争的比较优势。同样由人来主导的创作,有大数据支持的会比没有支持的更有优势。我们能为那些工作室做的,就是提供数据上的支持,让他们的内容更加精准。
EW:如果今年视频行业还会有并购的话,会有心理压力吗?
GY:并购的话,就看阿里、腾讯和优酷这三家了。行业并购肯定会带来压力和威胁感,但要说致命的威胁,我不这么认为。当初优酷并购土豆的时候,好多人感觉天都塌下来了,但未来,我觉得视频行业不会有颠覆性、决定性的变化。阿里的淘宝、天猫流量很大,但转化到视频应用上的转化率却很低。腾讯的流量是服务于它的游戏、社交,它有机会转向视频,但视频行业相对而言已经走了很多年,用户习惯找到自己的路径去观看,比如搜索或直接去视频网站,腾讯很难主导大量用户通过社交再到视频网站。
EW:爱奇艺在PC端、移动端和互联网电视端投入的战略比重是怎样的?
GY:PC、移动端属于大头,比例差不多,我指的是资金上的。移动端是新的增长点,一季度移动端收入占我们总体收入的30%。移动视频从2011年高速发展到现在,已经第三个年头,它的营销价值已经被广告主和广告公司认可了。
电视投入不算大,因为没到规模性的增长期,还处于产品研发阶段。好的变化是,以前跟传统电视厂商合作很难,从今年开始不难了。原来大家老觉得地位不平衡,他们强大,我们弱小,他们是在帮助我们。但现在明白了其实是彼此互相帮忙,是一个生态圈里的两个环节,互相依存,他们变得更主动了。
EW:你个人喜欢看什么视频内容?会像张朝阳那样推自己喜欢的内容吗?
GY:我固定会看的类型是纪录片,热播剧也看一些,比如《来自星星的你》,还有一些相对没那么火的剧,比如《请你原谅我》、美剧《黑名单》。我觉得工作和个人爱好应该分开,在我们公司,我喜欢的内容底下人都觉得必须慎重考虑,没准要否掉,一般都不会火。我们选剧靠的还是两种机制:一种是大数据分析系统,根据百度和爱奇艺的数据来打分;一种是人为的,由采购部门来做决策。
EW:你最推崇的一名商业领袖是谁?
GY:李嘉诚,他始终坚持低价买进、高价卖出的商业规律。
EW:从商第一年,学到的第一课是什么?
GY:不能盲目扩张。创办焦点网的时候,从一开始的十几名员工,两三个月膨胀到上百人,接着因为业务基础薄弱、资金不够,不得不大幅减员。然后融了钱,又开始大幅招人,结果又因为同一个问题,不得不再次裁员。
EW:爱奇艺需要什么样的人?
GY:第一,具备基本素质,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要强;第二,人品要好,坦诚端正。
EW:对你来说,作为一名掌控者最重要的是什么?
GY:公平。
图释:
爱奇艺在去年9月推出了互联网电视,但龚宇对这个市场还处于观察阶段。
爱奇艺公司的照片墙,记录着这家公司创立至今的大事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