龚氏内地

龚家兴衰事依稀墙门辨

时间:2017-11-25 20:53:37   作者:编辑部   来源:龚氏网   阅读:7574   评论:0
内容摘要:(原标题:龚家兴衰事依稀墙门辨)相传上古时期,黄帝有位大臣叫共工,专门管理水土,因治水有功,共工被封为“水神”。其后代以“共”为姓氏,若干代后,共姓为了避仇,有的在“共”字上加个“龙”字,变成了龚姓。据载,上虞的龚姓是北宋年间从河南武陵迁入,聚居于上虞县城(今丰惠)之西约八华里处......

(原标题:家兴衰事依稀墙门辨)

相传上古时期,黄帝有位大臣叫共工,专门管理水土,因治水有功,共工被封为“水神”。其后代以“共”为姓氏,若干代后,共姓为了避仇,有的在“共”字上加个“龙”字,变成了姓。据载,上虞的姓是北宋年间从河南武陵迁入,聚居于上虞县城(今丰惠)之西约八华里处,与祝家庄相毗邻,如今分前、后两个自然村,都属于丰惠镇祝家庄村。

晚清时,后村有个杏圃,赶上科举的末班车,考中了秀才,使家更增添些文化气息。他有三个儿子,长子福山,次子禄山,幼子寿山,老秀才悉心养育三个儿子成人,还谆谆教育他们要忠厚待人,多做好事。

长子福山成年后已是民国年间,早先他是个生意人,专门去外地收购靛油,这是一种染料,以供本地的染坊染布料之用。有一次他去山东济南运货,恰遇战事突起,溃兵四散。据传欧洲某国有个商人,他的一船针线陷于兵荒马乱,随时有被溃兵哄抢的危险,外商很焦急,见福山也在运货,便把货船托付给他,请他妥善处置。福山受人之托忠人之事,将外商的货船开到隐蔽处躲过一劫,大局安定后再把货船运到原码头交还给他,货物分毫不差。那外商见福山如此厚道,当即拿出一张银票酬谢。福山因此得到了一大笔银元,据说是用小船撑回来的。

银元拿回家后,他便大兴土木,拆旧换新,建起一座新楼。宅院坐北朝南,正屋五间楼房,七柱落地,中间的一间特别宽畅,是家族祭祖和聚会的地方,俗称拜岁屋。正屋后面还有灶间等附房。正屋两侧各有三间偏楼,侧楼的后墙与围墙相连,构成一个方正的院落,墙门就建在南边围墙中间,偏西还开一小门与外界相通。

福山建好宅第,又用家中历年的积累购置田产百亩左右,就再也不出远门,留在家里雇工种田收租过日子,成为一方地主。在侧屋与正楼相连处,早设计建造了一个大粮仓,粮仓每边长约四米,高三米多,两边留有走道。前屋还放着两部八脚风车,以及箩筐、畚箕、斗、秤等,都是收租时的工具,想当年,租户都前来交谷时,场面相当盛大。

福山囤积粮食并不是为了独自享用,他乐善好施,常用以接济乡亲。每年青黄不接时,他便雇人把稻谷砻成米,平价出售,甚至要比市价低一点。过年前,他总要往心里有数的农家走一走,询问家中是否有粮,当对方面露难色时,就叫他们拿米袋子跟着去取米。有一年闹饥荒,仓库里的稻谷全部砻完平价出售还不够,再从宁波农村籴米济荒,平抑米价。此外,还在唐家桥(今村北上虞二棉处)造了三间平房,名叫“舍材会”,里面堆着许多用松木做成的棺材,穷人家死人了无钱安葬,可自行去抬一口来,不需要付钱。

有人不理解,把他的厚道看成是傻,当面叫他福山先生、大典王,背地里却叫他“福山呆子”,说你把家产搪光,也没人道你好。福山雇人干活,无论活多活少,都好酒好菜招待,吃饭时一坐就是一大桌。有人为此编了几句顺口溜:“犯关犯关真犯关,后出了个呆福山,走到桥头一声喊,长工短工来吃饭。”福山听了,呵呵一笑,并不为意。

福山的长子庆赉,成年后已娶妻并生育一双儿女,可他不愿过父辈那样的生活,便离家到北京闯荡,先在三叔寿山开的照相馆中学徒。但他是家大少爷,得继承家业,管理田地,于是家人硬将他叫了回来,还把保长的职务套在他的头上。没想到回家后的当天晚上,竟被匪徒绑架,家里花了许多钱才把他赎回来。这一来他更不愿意在家里待了,重新回到北京,往后竟失去了联系。此后,家逐渐衰落。

福山的次子庆祺,16岁就从三北渡杭州湾赴沪求学,读到高二时,家中再无法供他上学,后来当了个银行小职员。能维持生计后,1947年初夏,庆祺把弟弟庆祥也带到上海,住在自己宿舍里,并请同学给他补习数学等课程,使庆祥顺利考入浦东新坊初中。庆祥在初一两个学期里,均考了班级第一名,获得免费读书一年的奖励。1949年5月上海解放,由于没钱继续上学,庆祥回到老家后,当上了村文书,一年后成为教师,教书育人直至退休。据介绍,庆祺的夫人吕玉英曾任职于团中央联络处,现已离休,他们的儿子坚,目前在人民日报社工作。

为寻觅历史的印痕,追溯家族的兴衰,我们慕名来到后村。福山当年建造的宅院找到了,可惜主楼已被改造过,不再是当年的模样,只有在侧墙外还能依稀看到往日的影子。好在墙门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,墙门是砖石结构,与围墙连接,门框由石条构成,上有石雕装饰。墙门顶上有翘角檐和栋砖。整个墙门小巧精致,殷实而又内敛。门楣内外都有四块突出的方砖,以供题写门额,外面是“诗书门第”四字,里边是“耕读家风”四字。我们从损坏的砖块中辨别着字迹,遥想当年主人在题写这些门额时的心愿,虽然是农耕之家,却对文化如此重视,今天看来仍让人肃然起敬。

(原标题:家兴衰事依稀墙门辨)


声明:龚氏宗亲网独家内容无授权禁止转载,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转载,如需撤稿请于站点顶部留言。

标签:兴衰  依稀  龚家  龚家人  
相关评论